近日,由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主办的“石油工程技术高层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共有20多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共同探讨如何加快解决中国石油工程技术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论坛旨在抓住创新这个主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交流研讨,促进技术进步。
近年来,石油工程技术的进步,正推动油气行业由“资源主导”向“资源技术并重”转变。针对我国油气构造复杂、资源禀赋较差的实际,石油工程技术领域通过多年攻关,基本具备支撑我国复杂、深层-超深层、常规-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技术能力,为国内石油供应稳定、天然气供应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对石油工程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资源品质劣质化和作业环境复杂化,给石油工程技术带来巨大挑战。
2009年6月26日,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作为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业务发展的参谋部、石油工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支持中心,工程院瞄准世界石油工程技术前沿,围绕石油勘探开发的一系列技术瓶颈,求实创新、攻坚克难,在短短10年时间里,取得一大批创新成果,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研发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工程院建成了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2个中石化重点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中试基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共申请专利1676件、授权专利866件,每年人均申请专利超过一项,高层次人才人数量增长4.1倍,资产总额增长了5.3倍。
十年来,工程院把解决“卡脖子”难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核心技术上奋起直追,通过十年的持续攻关研究,培育了5项核心技术、3项品牌技术和10项特色技术,促进了油气勘探开发进程,降低了油气勘探开发成本,推进了石油工程技术发展,为中国石化油气资源战略的实施和稳油增气降本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页岩气工程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工程院已经形成5项核心技术:非常规油气工程技术、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复杂结构井钻完井技术、复杂储层识别与改造技术、深水钻完井技术。这5项核心技术标志着中国石化页岩气工程技术、超深井钻完井工程技术走在了国内前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工程院形成了钻完井工具、复杂地层固井技术、特殊钻井液技术三项品牌技术。其中,工程院下属的德州大陆架公司生产的井下工具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其生产的尾管悬挂器市场占用率达到70%,出口到30多个国家。同时,该产品成功进入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取得了“世界通行证”。
6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油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国内知名石油公司及高等院校的100多位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
来源:石油机械网